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318章 古村商意扰,众志护根坚。镜鉴沧桑事,齐心守故田

第318章 古村商意扰,众志护根坚。镜鉴沧桑事,齐心守故田(1 / 2)

阳光像碎银般从老槐树的指缝漏下,在青石板上织就一张光与影的网。村口那棵歪脖子枣树底下,一尘村长的中山装第三颗铜扣正折射着锐光,那是他复员那年用勋章换的,如今已磨出月白的包浆。他踱步的姿态像丈量土地的老农,每一步都踏在村史的血脉上,洗得发白的衣摆掠过之处,卷起故土特有的沉香味。

\"大伙把烟杆子先歇歇,听我说道说道。\"他的嗓音带着砂砾磨砺的粗粝,惊飞了枝头打盹的麻雀。人群像被风吹拂的麦浪般分开,露出李明辉西装革履的棱角。这场景让老文书想起三十年前那个暴雨夜,村长也是这样站在祠堂门槛外,浑身湿透却挺直如枪。

\"李总啊。\"村长忽然笑起来,眼尾皱纹里沉淀的不仅是岁月,还有六三年饥荒时偷埋集体粮的惊心动魄,\"你方才那番话,倒让我想起神农尝百草。\"他转身指着村口石碑,\"瞧见没?那上头刻的'敬惜字纸'四个字,是光绪年间举人用戒尺刻的。咱这地界儿,连石头缝里都长着故事。\"

李明辉的鳄鱼皮鞋在泥土上划出新月形痕迹,这让他想起第一次随父亲来大陆时的情形。那时父亲指着浦东的工地对他说:\"土地是活人用的,不是给死人守坟的。\"可此刻他嗅到空气里浮动的不安,像极了他当年在曼哈顿谈判桌对面嗅到的硝烟。

\"村长您放心,我们团队连夜间施工的光污染方案都做了三版。\"他解开西装第二颗纽扣,露出里面绣着并蒂莲的杭绣衬衫——那是母亲临终前留给他的,说是当年外婆从苏州带来的嫁妆。

人群里突然响起干咳,张大爷的铜烟锅敲在青石上,迸出几点火星:\"光绪年的石碑经得住风雨,倒是你们这合同纸,别比茅房纸还薄。\"人群哄笑中,村东头寡妇王二嫂攥着衣襟往前挤了半步,她男人当年就是给开发商背水泥累死的。

一尘村长忽然摘下头上的蓝布巾,露出额角暗红的疤。那是七六年修水利时留下的纪念,当时他替会计挡了塌方的石头。\"李总听说过'精卫填海'吧?\"他随手捡起块碎石,\"咱们世代往这山上扔石头,为的就是让后辈能踩在实地上。\"

李明辉的喉结动了动,他想起昨夜在酒店看到的村志。泛黄纸页上记载着万历年间村民与矿监的械斗,血渍晕染的\"永不起矿\"四字刺得他眼皮直跳。此刻他西装内袋里的U盘,正存着新修改的分红方案,但那些数字在村长的目光下突然变得轻飘飘的。

\"要不这样。\"村长突然解下腰间铜钥匙,那串钥匙有十二把,对应着祠堂十二扇门的秘密,\"李总若真心想合作,先把这钥匙挂你们项目部三个月。等村民觉得称心了,再谈拆钥匙的事。\"

李明辉的额头沁出细汗,他看见钥匙串最末端的铜镜。那面镜子边缘有锯齿形缺口,像是被什么钝器砸的。随行秘书凑近耳语:\"这是道光年间从海盗手里夺回来的压寨镜……\"

\"成交。\"李明辉突然伸手接钥匙,铜镜在两人掌心相碰,发出清越的颤音。这声响惊飞了树上打盹的斑鸠,也惊醒了村西头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孙头。他忽然扯开喉咙唱起戏文:\"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老孙头年轻时在县剧团唱黑头,最拿手的《铡美案》能震碎茶碗。那年他带着剧团来村里演《四郎探母》,戏台就搭在现在的晒谷场。当时村长还是愣头青民兵,攥着红缨枪在台下瞪眼:\"这杨四郎咋跟铁镜公主回北国了?该铡!\"

老文书当时刚当会计,捧着算盘给他解释:\"戏文里的选择,就跟咱现在选合作商似的。杨四郎要是不回去,辽宋又得打仗。\"老孙头忽然不唱了,浑浊的眼睛盯着铜镜:\"那铜镜是杨四郎照铁镜公主用的,后来摔碎了边。\"

熏驱蚊蝇。月光透过天井落在祖宗牌位上,照得\"永不起矿\"的红漆像新血。他忽然听见脚步声,转身却见李明辉站在滴水檐下。

\"村长信得过这面镜子?\"李明辉掏出铜镜,边缘锯齿在月光下泛着青,\"其实这是光绪二十六年,村里和德国工程师合作修水渠时留下的。当时他们要用炸药,老村长就用这镜子反射阳光点火……\"

一尘村长接过镜子,镜面映出两人面容。他忽然想起六八年那个雪夜,自己带着知青们偷埋古籍。当时有个女知青把《离骚》塞进灶膛,火光映在她脸上比晚霞还艳。后来她嫁给了省城来的测绘员,临走时说:\"土地会记得我们的温度。\"

\"李总听说过'曲突徙薪'吗?\"村长摩挲着镜框上的饕餮纹,\"现在你们给的方案,就像给漏雨的屋顶刷金漆。\"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