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擦亮,东边那一抹最柔的光,轻轻地把薄雾撕开,悄咪咪地落在茅山涡村。李明辉穿着件干净的衬衫,领着一群同样精神头十足的人,静静地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晨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就像给村子勾勒出一幅新画卷。
李明辉手里紧紧握着那份改了又改的协议,还有厚厚的项目计划书,这可都是村子未来的希望。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温和又坚定地扫过身边的每一个人,那眼神里的默契和鼓励,大伙都懂。
村里头的公鸡刚叫了一嗓子,村子就慢慢醒了。几个早起的村民扛着锄头,脸上挂着憨厚的笑,慢悠悠地往村口走。他们瞅见村口这群人,眼神里有好奇,也有防备,像是既盼着好事儿,又怕有啥幺蛾子。
“乡亲们,早上好!”李明辉笑着迎上去,扬了扬手里的协议,“我们来跟大伙唠唠那个能让村子大变样的项目。”
刚从地里回来的王大爷,手在衣服上蹭了蹭,满脸疑惑地问:“你们这协议改了?能靠谱不?”
李明辉赶紧上前一步,递上项目计划书,诚恳地说:“大爷,您看,这是详细的计划。我们回去仔细想了大伙的话,这就业、环保、基础设施啥的,都有新安排。”
村西头的刘婶抱着个菜篮子,也凑过来说:“俺们可不敢随便信,上次说得挺好,这次咋保证?”
团队里的技术员小李忙解释:“婶子,这次不一样。我们有实际的方案,像这污水咋处理,都有科学办法,还有专家把关呢。”
大伙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越来越热乎。一尘村长从人群里走出来,神色凝重地说:“李总,你们有改进是好事,但我们得好好研究研究,也得听听大伙的意思。”
李明辉微微点头:“村长,这是应该的。我们就盼着能跟大伙一起,把村子建好。”
这时候,村里的小学下课铃响了,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跑出来,围着大人们好奇地张望。他们的眼睛里,满是对村子未来的好奇和憧憬,仿佛在他们眼里,已经看到了村子焕然一新的模样,那崭新的教室、宽敞的道路、热闹的广场……
而大人们的讨论还在继续,未来的茅山涡村,到底会走向何方?是在双方的努力下开启新篇,还是会有新的波折?一切都在这晨光中,等待着时间去揭晓答案……
晨阳暖煦,轻柔地给茅山涡村的屋舍、田野都镶上了一层金边。村口那棵老槐树,枝叶在光下闪烁,像在讲述村子古老的故事。村民们陆续从各条小道走来,聚在树下,有的还端着没吃完的早饭,边吃边好奇地打量着李明辉一行人。
李明辉站在人群前,身姿挺拔,眼神明亮而坚定。这时,李伯,这位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拄着那根磨得光亮的拐杖,一步一步缓缓地从人群中走出。岁月在他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可那双眼依旧透着精明与审视。他微微抬起头,目光直直地投向李明辉,问道:“小伙子,你说的这项目,真能让咱这把老骨头也过上好日子?”这轻轻的一句话,却像块石头扔进平静的湖面,激起一圈圈涟漪,周围的村民纷纷点头,目光也都齐聚在李明辉身上,显然,这是所有人藏在心底的疑问。
李明辉赶忙快步走上前,身姿微微下蹲,让自己的视线与李伯平齐,双手握住李伯粗糙的手,语气诚恳得像在对自家长辈说话:“李伯,您放心!我们团队为了这个项目,熬了无数个日夜,就是想给咱村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说着,他拿起身旁的项目介绍书,一页页翻开,指着上面的图和字,“您瞧,我们打算引进新的农业技术,让咱这地能种出更多更好的庄稼,还准备发展乡村旅游,把咱村的好山好水、老风俗都亮出去,让外面的人都来咱这玩。到时候,村里就热闹了,大家挣钱的路子也多了,孩子们能有新教室、新书本,您老也能享享清福。”
团队的成员们也没闲着,纷纷围到村民身边。技术员小张拿着项目规划图,把图纸摊在一块大石头上,用手指着上面的区域,兴奋地讲解着:“乡亲们,看这儿,这片地以后会种上五彩斑斓的花田,再在旁边建个农家乐,游客来了,能吃饭、能住宿,生意肯定红火!”市场专员小王则在一旁分享着其他地方成功的案例:“在隔壁县的那个村子,搞了和我们类似的旅游项目后,家家户户都富了,新盖了楼房,还买了小汽车呢!”他们讲得眉飞色舞,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眼神里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仿佛已经看到了茅山涡村美好的明天。
村民们一开始还带着疑惑和谨慎,有的双臂交叉抱在胸前,有的微微皱着眉头。可听着李明辉团队的介绍,渐渐被这份真诚打动了。大家围成一个圈,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村东头的刘婶扯着大嗓门说:“这听起来是不错,可这地要是用来种花种果,以后粮食不够吃咋办?”旁边的赵大哥马上接话:“刘婶,这您就不懂了,种经济作物挣的钱可比种粮食多,到时候买粮食吃都划算。”孩子们也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小脑袋不停地张望,眼睛里满是好奇,嘴里还不停地问着:“啥是农家乐啊?是不是有好多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