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有些迟疑。
在李渊领兵南下时,他将长子李建成留在了太原,自己则是带着李世民和李元霸一起来到中原助战。
其实李渊刚开始,并不打算带李元霸一起过来。但李元霸闹腾着,非要跟李世民一起,他也只能答应下来。
对于李渊来说,他知道李元霸天生神力,但李元霸到底有多强,他却无法判断。
所以现在,李渊只是找李世民询问意见,并不在意李元霸能做什么。
短暂沉默之后,李渊终究还是回过神来,他轻叹一声,点头道:
“希望如你所言,我们能够挡住反贼攻势吧。这些反贼联合起来,势力可不容小觑啊!”
对此,李世民也不好说什么。
就算他觉得大隋覆灭是迟早的事情,想想也不能直接说出来。因为他们父子还是大隋的臣子,还在潼关之中。
在李世民看来,现在最值得庆幸的,就是他们在潼关而不是散关,否则要直面单进,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毕竟单进对他们李家有救命之恩,再加上单进实力强悍,几乎是天下无敌,不管怎么说,与单进打照面都不是好事。
——
与此同时,在阳平关内。
虽然这段时间,裴仁基一直防守在阳平关内,并未主动出击。但并不代表,他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
实际上,裴仁基一直派出斥候向外打探消息,他知道如今单进率领大军,在汉中之地势如破竹,各城池根本无人能挡。
这正是单进的恐怖之处,如果裴仁基不是防守于阳平关内,恐怕他直接面对单进,也讨不到任何好处。
虽说此刻,裴元庆尚未与单进交手,但在裴仁基看来,现在的裴元庆比起单进,还是太嫩了些,并没有获胜的可能。
反正对于他来说,只要守住阳平关,就还有扭转局势的可能,就没有一败涂地,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但是,事情并没有裴仁基想的这么顺利,因为杨广的圣旨,已经送到他面前。
阳平关府衙之中。
裴仁基看着前方圣旨,顿时眉头紧锁。他原本打定主意,死守阳平关,等有机可乘,再出城杀贼也不迟。
可是杨广亲自下令,让他主动出击,他又该如何是好?
现在的裴仁基很纠结,他之所以避而不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单进太强了。
他见识过单进的恐怖实力,当真是无敌天下,威震四方。
此刻回想起来,仍旧是背脊生寒。
但杨广圣旨在前,其中言辞颇为严厉,让他不能再防守于阳平关内,而要主动出击,与贼人决战。拖住单进。
其实站在杨广的角度,这道圣旨并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现在单进来势汹汹,在汉中之地大显神威,用不了多久,就要杀到散关之外,威逼关中。
如果散关再发生变故,恐怕单进就要杀入关中,直指大兴城了。
那时候,大隋又将落得何等境地?
这自然是杨广不想看到的结局。
所以对于杨广来说,他现在也只能让裴仁基领兵出战,来牵制单进,拖延时间,为后续大军创造机会。
这道圣旨的意思,无疑和裴仁基的计划背道而驰。
如果有获胜的把握,他早就出城和那单进决一死战了。
可他看不到半点胜算,杨广却让他主动出击,这和找死又有什么区别?
在裴仁基前方,他的三个儿子看到裴仁基眉头紧锁,一言不发的模样,不禁有些着急的问道:
“父亲,圣旨之中到底说了什么?”
有些事情,并不会因为裴仁基的想法,而发生改变。
杨广的圣旨送到,就意味着裴仁基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只能遵旨而行,不管杨广的圣旨是对是错。
他做臣子的,也只能全力以赴。
只见裴仁基轻叹一声,他抬起头来,看着裴元庆等人,缓缓说道:
“陛下传来圣旨,斥责为父坚守阳平关,让为父率领大军主动出击,迎战单进。”
裴仁基直接说出圣旨内容,此战已经在所难免,早说晚说都得说,也没什么可犹豫的。
当裴元庆三人听得裴仁基之言,顿时神色各异,反应并不相同。
首先是裴元绍,只见他皱眉道:
“父亲,陛下根本不知道战场局势,却贸然下达命令,要我们现在出战,未免也太匆忙,太急促了。”
显然裴元绍也知道,现在并不是出战的好时机,要是发生什么变故,他们父子都将葬身沙场。
在此之前,他们也曾劝说裴仁基出战,但是随着这段时间,单进的战绩传来,他们也意识到裴仁基的明智。
虽然裴元庆实力很强,但遇见单进,胜负仍旧尚未可知。
但裴元庆就不一样了,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小小年纪就拥有非凡战力,天下没有几个人是他的对手。
他只听说过单进的威名,却没有真正见过单进的实力到底有多强悍。
所以一直以来,裴元庆都跃跃欲试,他想要和单进堂堂正正的打一场,验证自己的实力。
只是一直以来,裴仁基并没有给他出战的机会,所以他也只能守在关中。
现在杨广圣旨下令,裴元庆看到了出战的机会,自然是蠢蠢欲动。
没有犹豫,裴元庆目光灼灼,他语气振奋的说道:
“父亲,这有什么可担心的,陛下要我们出战,那我们便杀出阳平关,与反贼决一死战。
孩儿早就想要和那单进大战一场,让他知道孩儿的厉害了!”
虽然裴元庆表现的非常自信,但裴仁基却没有半点把握。
但他现在,是被杨广赶鸭子上架,不上也得上。
就这样,裴仁基打起精神,他目光凌厉,颇为郑重的说道:
“元庆你说的没错,既然陛下圣旨下令,那我们就杀出阳平关,让反贼知道我们父子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