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侠修真 > 红楼之十二钗我全都要 > 第272章 破城就这么简单

第272章 破城就这么简单(1 / 2)

房间中,妙玉端坐在梳妆台前,转动着身子,细心的察看着自己刚梳好的发型和装扮。

“没想到你还会这个,而且竟和昨日分毫不差。”

妙玉心中十分甜蜜,一个男人愿意为自己做到如此,实在太难得了。

而且,他能够将自己昨天的装扮记得那么清楚,并且亲手还原,可见是真正的将自己放在了心里。

其实她不知道,这其中还有着她自己的莫大功劳。

因为她给常威带来的特殊能力,便是超强的记忆和过目不忘的本领。

只要曾经眼睛的余光瞥过一眼,都能全部从时光河流中回想起来,并记忆犹新。

再加上他如今的超强视力,只需扫上一眼,他就能看清远处一只苍蝇每一刻的飞行姿态,以及它翅膀上的复杂纹路,并将其深刻在脑海中。

这项能力虽然与之前获得的大相径庭,但实用性还是非常强的,并不输于其他某项能力,所以常威也很是满意。

随即,他和妙玉一起吃了早饭,然后在她的依依不舍中告别。

回到府中,常威便主动将此事和可卿、母亲和祖母她们简单的说了一下。

听到这个消息,三人虽然有些意外,但觉得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两人早就情投意合,而妙玉身在佛门,但心不在佛门,经不住翩翩公子的诱惑,也实属正常。

不过,虽然又拿下一个值得欣喜,但剩下的却一时间有些难办了。

可这种事情也急不来,只能先耐心的等待一下,再来想办法制造时机。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要将精力放在入朝救援一事上。

正好获得了一项比较实用的能力,常威立即来到几座比较有名的寺庙,如崇福寺、潭柘寺、红螺寺、戒台寺等。

当然,他不是心血来潮要修习佛法,而是他知道,倭国有一些僧侣在神州学习佛教经典,他们最可能呆的地方就是这些历史悠久的古寺了。

果然,崇福寺里就有三名倭国和尚,面对忠武侯的登门拜访,自然不敢怠慢。

而常威找他们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学习倭语。

不过,他自然不会主动表明自己是来学习倭语的,他直接让几人将他们翻译的倭语典籍拿出来,然后再让他们用倭语读一遍。

而他自己则拿着汉语版对照他们读的,再通过自己超强的记忆,将汉语和倭语对照的意思,以及倭语的发音给强行记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记下了倭语的书面形式,让他不但会说,还会认,会写。

接着,他又将日常交流的一些汉话,让他们用倭语讲给自己听,然后也一一储存在脑海中。

这几个倭国和尚虽然觉得常威的行为有些怪异,但也不敢违逆一位侯爷的意思。

不然的话,自己在周国恐怕呆不下去,所以只能一一照办。

花了两天时间,常威便已经掌握了倭语。

以防这几个和尚欺骗自己,他又在潭柘寺找到另两位倭国和尚做了验证,这才放下心来。

三月底,木松派出的人和倭国方面的谈判有了结果。

倭国当权者丰臣秀吉提出了七个条件:

一、远嫁大周公主为倭国天皇后;

二、发展周、倭贸易;

三、周、倭两国永誓盟好;

四、朝县王京及北部四道归还朝县,南部四道则割让于倭国;

五、朝鲜送一王子至倭国作为人质;

六、交还所俘虏的朝县国几位王子及其他官吏;

七、朝县永誓不叛倭国。

“简直不可理喻。”木松只看了一眼这几个条件,就知道根本不可能达成。

因为第一条就不可能,这和和亲有什么分别?本朝可从未开此先例。

还有第四条、第五条,如果大周出面了,还让倭国割走了一半的朝县,并送去人质,大周的颜面置于何地?

甚至最后一条,朝县永誓不背叛倭国,难道要背叛大周不成?

所以,这丰臣秀吉不是脑子有病,就是根本没想过和谈。

于是,他一边重新备战,一边将和谈的情况急送至京。

太上皇在看到后,也是大骂倭寇无耻,畏威而不怀德,那还有什么可说的?打,狠狠的打。

随即,催促常威尽快出兵,因为相比于担心常威获得军功,他更想保存辽军的实力。

何况,朝县的军功也不是那么好获取的,倭寇可是有十多万征战多年的精锐,比当初的北虏要强得多,而整个耀武营才一万多人。

稍有不慎,耀武营也将付出不小的代价。

如果常威自己也交代在朝县战场,那就更好了。

显然,太上皇也没比他那个儿子好到哪里去,也想借倭军之手除掉常威这个巨大的威胁。

而在临行前,承平帝又对常威认真的交代了一番。

不用像当初对待北虏那般冒险,毕竟那是在自己的国土,早些将敌人驱逐出去可以大大减小带来的破坏。

可这次是在外,所以不用像之前那般拼命赶路,可以适当的放慢些脚步。

常威自然明白其意,无非是想木松先和倭军遭遇,多消耗些实力罢了。

四月十五日,在太子赵昀的送行下,常威率领一万两千兵马出京北上而去。

由于此行距离遥远,地形也相对复杂,所以他也没有像之前在陕西剿寇那般急进,仅保持每天四十里左右的行军速度。

在经过了两个月零八天的行军后,终于抵达了朝县汉阳城以北二十里外与木松会合,而汉阳城依然在倭军手中。

虽然两人是第一次正式见面,但对对方都不陌生。

木松没想到常威比想象中的还要年轻,而常威没想到,已经年近七旬的木松竟然还如此的老当益壮,战斗在第一线。

说实话,即便是各为其主,常威也对他很是佩服。

而木松对常威的态度也不像水溶和张煜那般充满敌意,反而看起来很和善。

于是,常威先虚心向木松求教了一下朝县的当前形势,木松也是知无不言。

不过,常威自然不敢完全相信,所以在当晚,他又亲自进行了全方位的探查。

从汉阳到稷山、忠州、闻庆、尚州、永同、锦山、大丘、蔚山、釜山……

将倭军占据的要地都摸排了一遍,也了解了倭军各军团主力的位置。

翌日,便主动与木松一起协商接下来的战斗计划。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