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侠修真 > 红楼之十二钗我全都要 > 第261章 青史留名的机会

第261章 青史留名的机会(1 / 2)

常威接旨率军返回后,又先回到扬州。

林如海得到消息后,长嘘一口气,差点就爆发了一场自本朝开国以来最大的危机啊,甚至比十多年前废太子一事还要凶险。

因为废太子一事是当时还是皇帝的太上皇与皇储之间的争斗,而且还未成事就东窗事发,然后就被迅速扑灭。

可如今的形势却完全不一样,是太上皇和当今陛下之间的皇权之争。

由于两人都是正统,也都掌握着权柄,一旦真正的爆发冲突,必将是生灵涂炭。

这次虽然在紧要关头平息了下来,但林如海知道,危机并未真正消除,说不定哪天就会像火山一样,突然喷发,毁天灭地。

不过他清楚,在这样的大势中,自己这样的文官根本无力改变什么,也无法独善其身,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反而是侯爷这样的武将,必然能在这样的风波中成为中流砥柱,改变整个王朝的命运。

如今是林如海在扬州主持大局,所以他立即给常威安排了住处。

而常威则主动邀他促膝长谈。

“林大人,虽然甄应嘉和赵安被除,但此二人在金陵省经营数十年,根深蒂固,朋党甚多。”

“所以,切不可掉以轻心,以防他们决死反扑。”常威郑重提醒道。

林如海面色凝重的点点头:“侯爷的担心不无道理,下官一定会小心防备。”

“林大人府中的内鬼,可有眉目?”常威有些奇怪,这阵子发生了那么多事,那内鬼竟然无动于衷。

“唉……”林如海长叹一声,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苦涩的摇了摇头。

常威已经明白了,那梅氏十有八九有问题,所以林如海才会表现得如此复杂。

毕竟,两人十多年的感情,自从贾敏死后,也是此女陪着他苦守扬州任上。

要说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

可正因为如此,身边人的背叛最为致命,也最难以承受。

而既然是人家家事,常威也不好再过多追问。

林如海沉吟了一下,又道:“侯爷,下官有个不情之请。”

“林大人不必外道,尽管直言。”

林如海拱了拱手道:“下官想让侯爷将玉儿再带回神京,毕竟如侯爷所说,如今并不一定就太平了,反而可能会更加凶险,玉儿还是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才好。”

常威神色一凝的道:“只怕,林姑娘未必愿意吧。”

“侯爷放心,下官能说服她的。而且,京里的姐妹众多,不像这里,她整天只能呆在院中,寂寥、枯燥。一两个月还行,时间久了,下官也怕她闷出病来呀。”

常威点点头道:“既是我带林姑娘南下的,只要她愿意,我自然也会再将她带回去。”

“那有劳侯爷了。”

常威随即神色一正,并道:“林大人,虽然经历此次盐引案,那些不法官商遭到重大打击。但是,只要有重利,要不了几年,新一批不法官商又会迅速成长起来,说不定还会更甚以往。”

林如海长叹一声:“侯爷所虑极是,古往今来,只要利字当头,难免会有人铤而走险,其中尤以盐务最甚。”

“所以,若是能想办法削减其利,又不影响朝廷的盐课,那应该就能够改善这种状况了。”

听了这话,林如海顿时心头一动,问道:“莫非侯爷想到了可行之法?”

常威轻笑一声:“我这里有一盐法,倒想和大人探讨一二。”

一个还未弱冠,甚至还是武将出身的年轻人,竟想和自己这个巡盐御史谈论盐法。

如果是在这之前,林如海恐怕只会一笑了之,但现在他立即严肃了起来,并郑重的道:“请侯爷赐教。”

“赐教不敢当,只不过一些浅显的看法而已。”

说罢,又继续道:“如今的盐引法,盖因盐商通过‘窝本’垄断运销,上下层层盘剥,导致盐价不断上涨,私盐盛行,国库盐课大幅缩减。以致国不得利,民不得利,皆只养肥了那些不法官商。”

“既如此,咱们何不先对有盐引‘窝本’的庄家和大户课以重税,然后再下发盐票,不问新商、旧商,只要交足盐课,便可领票运盐。”

“票商既无限制,亦不固定,这样便可废除根窝专商之弊。各州县盐商民贩,由州县给照赴盐场买盐,不论钱资多寡,皆可量力运行,去来自便,交纳盐课后即运盐出场,也不拘行盐地界,价钱随行就市。”

“此举便可打破窝商对盐的垄断与专营,促进公平竞争,盐价自然会跟着下跌,百姓便会得利。”

“而朝廷纳课是凭盐票运销,直接收取盐课,因此盐课不会减少。而且因盐价下跌,那些大盐商就没有必要冒着太大的风险去贩运私盐,私盐自然就会跟着减少。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朝廷收的盐课反而会增多,朝廷得利。”

“这样一来,与国与民都有利,只是盐商得利减少而已。”

“此法,可称之为票盐法,其制可由盐运司印刷三联票据:一留作存根、一存分司、一给盐商民贩行运。”

“盐票可设立大小之别,小票可运盐十引,中票一百引,大票则五百引……”

林如海认真的听着,眼睛越来越亮,待常威的话音一落,忍不住赞叹道:“侯爷真是高屋建瓴,竟能想到此等与国与民皆有利之法,真是我大周之幸,万民之幸啊。”

常威摆了摆手道:“林大人过誉了,这只是一些浅见,还未施行,也未必如所想的一般。”

林如海却是肯定的道:“侯爷这盐票法虽然还未施行,但下官可以断言,确实比盐引法更好。因此,下官极力赞成将此法上奏朝廷,以便让朝廷和百姓尽早得利。”

常威笑道:“既然林大人也觉得此法可行,大人作为巡盐御史去上书,岂不更名正言顺?也更令人信服?”

林如海一怔,然后连连摆手道:“这是侯爷献的国策,下官岂敢私自挪用?若传出去,岂不让人耻笑?”

“林大人哪里话,说什么私自挪用,我这般说出来,而不是直接上书朝廷,就是想让林大人献策。若林大人不想上书朝廷,那这些话,我就只能烂在肚子里。”

这分明是想将这份天大的功劳让于自己啊,林如海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侯爷,你这……”

常威郑重的道:“不过,如此一来,林大人恐怕就要成为那些大盐商的公敌了。”

“只要于国于民有利,和谁成为公敌,下官都不怕。只是侯爷已经帮助下官良多,若不是侯爷,下官不知要在任上熬多久才能在盐务一事上有所建树。如今又要将这等建言献策让于下官,如此恩情,下官何以为报?”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