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开始动工(2 / 2)

与此同时,公社办公室里,宋主任正对着桌上摊开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纲要》皱眉思索。

钢笔尖悬在稿纸上迟迟未落,烟灰缸里已堆起小山似的烟蒂。

关于砖厂和陵园的可行性报告已经改了三稿,既要突出集体创收的经济效益,又得体现改善丧葬习俗的社会效益。

他不时起身翻找文件柜里的土地规划图,用红笔在西山坡和南山坡的位置重重圈画,窗外麻雀扑棱翅膀的声音都没能打断他紧锁的眉头。

而在西山坡和南山坡之间的土路上,两辆满载青砖的板车吱呀作响。

王建国扛着铁锹走在队伍最前端,后颈的汗渍在蓝布衫上晕开深色痕迹。

\"二柱子,迁坟时小心点,把骨灰坛底下的红布都收好。\"

他朝身后喊着,转头又叮嘱旁边的小伙子。

\"立碑前得用罗盘测好方位,这可是乡亲们祖辈安息的地方。\"

不远处,几个村民正合力抬起刻着\"故显考妣\"字样的石碑,新凿的纹路里还沾着石屑。

南山坡上,刘传军戴着柳条编的草帽,正和窑厂老师傅们激烈讨论着砖厂设计方案。

\"烟囱得建在西北方向,这样南风天不会熏着村子。\"

他用树枝在地上画出厂房轮廓。

\"原料区、制坯区、烧窑区要分开,中间得留出运砖的通道。\"

几个师傅拿着皮尺来回丈量,嘴里念叨着数据,阳光下,经纬仪的金属部件折射出细碎的光。

工人们抡起锄头挖地基,土块翻动间,惊起几只蛰伏的蟋蟀。

随着日头渐高,两个工地都忙碌起来。西山坡飘起缕缕青烟,是迁坟后焚烧纸钱的灰烬。

南山坡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是木匠在制作砖坯模具。

远处的田野里,赵书卓的身影和插秧的社员们连成一片绿色的波浪。

公社办公室的窗户透出灯光,宋主任还在修改报告的最后部分。

当暮色漫过山坡时,砖厂的地基已初具规模,陵园的墓碑也整齐排列,晚风掠过新翻的泥土,带来春耕的希望与建设的热望。

破晓时分,砖厂的烟囱还未吐出晨雾,通往南山坡的土路上已挤满了扛着板凳、端着搪瓷缸的村民。

王建国天不亮就守在厂门口,粗布衬衫被露水浸得发凉,却掩不住眼底的兴奋。

他反复检查着窑前的红绸花束,那是村里巧手媳妇连夜扎的,八朵牡丹簇拥着\"开窑大吉\"的金字,在熹微晨光中泛着喜庆的红。

\"王主任!县里的技术员到了!\"

保管员气喘吁吁跑来。两辆二八自行车停在厂门口,后座绑着的仪器箱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

技术员老周跳下车,顾不上掸去裤腿的尘土:

\"快!先测测窑温,火候差半度都不行。\"

几个年轻工人立刻围上去,眼巴巴看着老周调试测温仪,指针跳动的每一刻都牵动着众人的心。

上一页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