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穿越从东北崛起 > 第139章 血火交织:护国军的暗战风云(续2

第139章 血火交织:护国军的暗战风云(续2(2 / 2)

英国国内舆论瞬间陷入了混乱。《泰晤士报》的报道引发了轩然大波,但这种带有明显偏见的报道反而激起了英国民众对政府殖民政策的不满。许多人开始质疑政府对华政策的合理性,认为这种残暴的殖民统治不仅损害了英国的国际形象,也违背了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

与此同时,英国议会内部也出现了激烈的争论。一些有良知的议员开始呼吁政府重新审视对华政策,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而保守派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妥协,认为必须采取更强硬的措施来维护英国的殖民利益。这种内部的矛盾和分歧使得英国政府在应对护国军的行动时显得犹豫不决,决策效率大幅降低。

军事部署的调整与困境

面对护国军的突然袭击,英国军队陷入了被动局面。原本驻扎在澳洲的军队被紧急调往悉尼港,加强防御。然而,护国军的战术创新让英国军队防不胜防。煤油罐内掺入氯化钙的选择性燃烧策略,使得英国军舰在港口内难以有效应对,而“泣雾弹”的使用则让士兵们在战斗中陷入了混乱和恐慌。

为了挽回局势,英国政府决定从本土调集更多的军队和装备前往澳洲。但这一决策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首先,远洋运输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其次,护国军在澳洲的势力不断壮大,英国军队在运输过程中随时可能遭到袭击。此外,英国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的殖民地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动荡,分散了其军事力量。

外交困境与国际压力

英国的外交局面也变得异常艰难。一方面,法国等欧洲国家对英国的殖民暴行表示强烈谴责,纷纷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华工的权益。《费加罗报》的报道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使得英国在国际舆论场上陷入了孤立。另一方面,日本虽然在表面上支持英国,但实际上却在暗中观望,试图从中渔利。日本商船“吉野号”船员在事件中的表现,让英国对日本的真实态度产生了怀疑,两国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为了应对国际压力,英国政府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孤立护国军。他们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这些国家谴责护国军的行动,并对其实行制裁。然而,大多数国家都对英国的殖民政策表示不满,不愿意配合英国的行动。相反,一些国家开始与护国军建立联系,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经济领域的连锁反应

护国军对汇丰银行的行动对英国的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八百公斤黄金被浸过汞溶液的英镑钞票所取代,这一消息传出后,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伦敦金融城的信誉受到了严重损害,许多投资者开始抛售英国的股票和债券,导致英镑汇率大幅下跌。

此外,护国军对英国商船的袭击也严重影响了英国的贸易往来。许多国家开始对英国的货物进行抵制,英国的出口贸易遭受了重创。经济领域的连锁反应使得英国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不得不考虑采取更加极端的措施来挽回局面。

情报战的被动局面

护国军在情报战中也占据了主动地位。夏起通过万花筒观察到的三种颜色报纸头条的疯狂旋转,正是情报战全面展开的体现。他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情报,分析敌人的动向和心理,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战术。同时,他还通过秘密渠道将情报传递给其他国家的媒体,制造舆论压力,迫使英国在国际社会上孤立无援。

英国政府在情报战中显得十分被动。他们无法准确掌握护国军的行动意图和战术安排,导致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处于劣势。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英国政府加大了对情报工作的投入,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护国军的情报。然而,护国军的情报网络十分严密,英国政府的努力收效甚微。

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护国军凭借着智慧与勇气,一次次突破敌人的防线,为正义而战。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敬仰的传奇。而英国的反应,则充分暴露了其殖民统治的腐朽和虚弱,预示着其霸权地位的逐渐衰落。

上一页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