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那些高高在上、富贵无比、吃喝玩乐、不知人间疾苦的王爷们,旁支偏脉的宗室心中充满了愤慨和不平。
所以最不团结的就是明朝宗室。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宗室成员为了求生或者是报复,选择了各种各样的活法。
比如有的宗室直接上书得罪皇帝,只是为了能去凤阳吃牢饭。
周王朱橚的六世孙,有个叫朱勤熨的,袭镇国中尉,因为朝廷没有发?米,便直接上书对嘉靖皇帝表示不满,被嘉靖贬为庶人,关去凤阳吃牢饭了。
朱勤慰当时有一个儿子,原本按照祖制向朝廷请求赐名,宗亲成员只有在赐名成功后,才得以每年去向朝廷领取禄米。
但是他父亲得罪了嘉靖帝,又不敢去奏请赐名,全家都面临挨饿的情况。
有人向他献计,都快面临饿死了,不如和他父亲一样去凤阳吃牢饭,于是他果真上书皇帝,请释父罪,且陈中兴四事。结果,果然如愿以偿的,惹怒了嘉靖帝,父子两人一起在凤阳吃起了牢饭。
有的故意犯罪,抢劫、杀人、很多宗室成了当地地痞流氓,甚至自身沦为黑社会头目。
史书上记载的就有数十起之多,诸如庆成府的辅国将军藏匿大盗。
方山王府镇国中尉朱新垣与群盗通,劫掠商货。
襄垣王府的辅国中尉、还有昌化王府的辅国中尉,都私出禁城为盗,公然杀人劫财。
明朝的宗室制度和后来宗室之间的差别待遇,把宗室上层养成了废物和蛀虫,下层宗人又对朝廷充满了不满,甚至是憎恨。
明朝宗室是最不团结的宗族,既然朝廷不管他们死活,那么他们也不必忠于国家。
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是明朝皇族后代,有权利去争夺皇位或分裂土地。
所以南明出现那么多宗室大乱斗,造反、投敌等等。
宗室又有个特权,这是自唐代就传了下来的,宗人在民间犯了事,都是“罚而不刑“,这就很伤害平民百姓的感情了,所以明朝宗室名声非常不好。
现在到了弘光朝的朱家宗室,那些西北方的富贵藩王,绝大多数都被张献忠和李自成解决了。
崇祯十四年至十七年,先后有福王、唐王、崇王、岷王、代王、瑞王、楚王等十几名藩王被农民军干掉了。
农民军对宗室的态度是:凡王府宗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也就是只要姓朱,抓起来就杀。
崇祯十七年初,李自成攻克太原后,捕晋宗室四百余人,送西安,悉杀之。
这四百余人都是晋王一系的高级皇族。
接着,因为怕中低层宗人生变,又“闭门搜捕,得千余人,杀之海子堰,若歼羊豕。”
据统计,李自成光是西北就杀了宗室万余人,几乎快杀绝了。
后来把中原一带的藩王,基本上也被干掉了。
然后张献忠把湖广的宗室杀得差不多之后,又跑去四川,把蜀王一脉又杀绝了。
所以明末的宗室也是有点惨。
当然朱由崧对于那些高层宗室是一点儿也不同情的。
他只是可怜了那些无辜的底层宗人,没享受到什么待遇,却被牵连死了,简直就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
朱元璋如果知道他的子孙会这样,不知道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