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范清越彻底成了京都的名人。
尤其是他的诸多诗词,和魔术表演,已经成为京都人们口中风浪一般的谈论对象。
支持他的人,将他视为诗坛天才,魔术大师。
反对他的人,就说他的一些个诗词,不过是少年强说愁。
诸多诗词之中,是范清越凭借自己才学所写那部分,便冠的推荐票名字,是搬运他人所作,便赋予月票的名字。
可是,不管他如何解释,那些人都已将这些诗词,尽数归于他一身。
不过,暗处也不知从何处所起,已经流传着抄袭的说法来。
毕竟,那些诗词,无论是月票所写,还是推荐票所写,每一首都太过惊艳,太过耀眼。
不过,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站出来说,这些诗词是自己所写。
所以,关于抄袭的说法,也没人敢真的搬到台面上来说。
但不知为何,范清越觉得,肯定会有那么一天,会被人将这些事儿,尽数搬到台面上来。
其他且不说,单是那礼部尚书郭家,就绝不会轻易放过这个可以打击他的大好机会。
郭家所交往的,都是些所谓的文坛大家。
不是范清越对文人这个词有什么看法,只是觉得,这些读了几本书,去了几趟青楼,就觉得自己是文人的人,节操不会有多高,更不会真的有文人风骨那种可贵的东西。
至于他是不是恶意揣测,范清越觉得,时间会证明一切。
不过,自那时候的靖王府诗会,范清越虽然没有再去过,却时常有人找上门来,递上一些诗词给他。
说是来探望,其实也不过是想听到他对那些诗词的一两句赞美罢了。
对于那些沽名钓誉之人,范清越素来不怎么招待,也懒得见,更不可能留他们吃饭。
可他愈是如此,来秋见人就越多。
对那些诗词,范清越更是从来不予评价,毕竟,他本就不觉得自己是个文人。
他也不觉得,自己读了这个世界十之八九的书籍,写得一手好诗,就算得上文人。
骨子里,他依旧是个粗鄙的武夫。
如果可以动手,他绝不动嘴皮子。
与诗词相比,能让他如此声名大噪的,其实还是牛栏街刺杀的案子。
案件之中,一些可以被天下百姓知道的细节,已经被鉴查院流露出去。
这其中,自然不乏一些赞赏之言。
比如说,那是一场何等凶险的刺杀,可范清越却能够轻松反杀北齐之人。
尤其是,那被杀之人,在北齐是有着怎样的地位和实力。
以凶狠闻名的八品大高手,依旧被斩杀于牛栏街,可见那范家公子的实力之强悍。
听着这些传闻,范清越心里有种奇怪感觉,似乎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支大手在一步步推动,和操控着,朝某个方向发展。
这让他根据脑海中的,关于这个世界的记忆片段,联想到了那位坐在皇位上的皇帝陛下。
心里明白,这些一切,大概都与这位皇帝陛下脱不了关系。
而他,司南伯爵府的私生子,不,应该说,是那位皇帝陛下的私生子,如今不过是一枚棋子罢了。
这种感觉让他很不喜欢。
表面上看起来,这些议论,倒是成就了他的名声。
如今,那些才子才女们,京都的百姓,都在议论着,觉得那范家公子能文能武,是庆国真正的人才,也是少年天才。
一句话的形容,更是已经逐渐响彻京都:
“文能七步成诗,武能七步杀人,是谓范公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