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原本以为对方只是想让战场离蔚山城远一些,于是踏后跟过来。
可在将距离拉远到离蔚山城二十里开外时,耀武营依然没有停下的意思,一直将双方之间的距离控制在五里左右。
“(八嘎,问问他们究竟想干什么,如果不敢交战的话,那他们就是缩头乌龟)。”加藤清正准备用当初常威的方式来逼迫他应战。
于是,立即派出一个懂汉话的使者骑快马追上来。
常威只道三十里外的庆州才是最适合你们的葬身之地,然后继续往北退。
而三十里虽然说远不远,但加藤清正却不敢跟了,因为他的粮草不够。
万一对方是骗人的,到了庆州还不战呢,那就麻烦了。
所以,在认真的思索了一番后,他立即下令返回,不再追了。
而他们一退,常威率领耀武营又跟了上来,加藤清正得知后,便停下准备应战。
可常威将距离接近到三里后,就不再前进了。
加藤清正立即抽出五千兵力准备先去接战,然后自己再率主力前去支援。
可他派出的人一动,常威又率军回撤。
加藤清正算是弄明白了,对方根本没打算和自己交战,而是想增加自己的消耗。
显然,他们很清楚的知道己方的粮草短缺,所以才用这种手段。
这人太可怕了,步步都在算计自己。
加藤清正不敢再纠缠,立即率军退回蔚山城,然后,他留一万兵力继续驻守蔚山城,而他自己则率领四万多主力从南面出城,准备往釜山而来。
常威早就算到了这点,因为在得不到补给的情况下,加藤清正只有这条路可走。
于是,他立即率军绕过蔚山城,也跟着南下而来。
加藤清正得知后,也无可奈何,因为他知道,就算自己反身去追击,对方也不会与自己接战。
所以,他干脆不加理会。
是夜,他知道对方很可能又会来袭扰,便一早让铁炮兵将弹药装填好,然后将他们平均的分布在整个大营。
只要对方一出现,就立即射击。
这虽然给常威带来了一些威胁,但并没有阻挡他的行动,因为一身重甲的他,只需要保护好脑袋。
而且,每次发起攻击前,他都会想办法引诱倭军的铁炮兵施放,然后他们就没机会再装填了。
一时间,枪声、惨叫声、咒骂声席卷整个倭军营地。
加藤清正急得团团转,却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征战这么多年,还从没有遇到这样的战斗方式,一身的经验都无用武之地。
于是,一夜之后,倭军又多了近两千的伤亡。
而死亡的,还都是被他们自己人给打死的,伤一条腿的才是那位元凶的手笔。
不过,这可不是他好心,而是想用这些伤兵来拖累整支大军而已,可以说更是歹毒。
所以现在,加藤清正也面临当初小西行长一样的难题,全军一天一夜没有休整,很是疲惫,白天需不需要停下休整,那些伤兵需不需要带上。
最终,加藤清正做出了和小西行长那个商人完全不一样的选择。
他下令停止行进,白天休整,等晚上再行军。
因为他知道,一个白天也赶不到釜山,而到了晚上还会受到袭扰。
如果白天不休整,晚上更不可能得到休整。
而现在双方距离都不是很远,战斗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如果不保持一定的精力,即便己方占据很大的兵力优势,恐怕也很难取胜。
看到倭军没有拔营启程的意思,常威立即率军逼近。
毕竟昨晚耀武营得到了充分的休整,只有他独自一人去袭扰倭寇,全军上下精力充沛,正需要宣泄。
虽然不知道常威是不是来真的,加藤清正却不敢掉以轻心,立即派出两万人迎上去。
因为对他来说,越早交战,对他越有利。
可常威依然不立即接战,在双方的距离只有四里左右时,他立即率军撤退。
倭军见此,便迅速停下,因为实在是没精力去玩这种你追我逐的游戏了。
而他们一停,常威又率军调头迎过来,继续引诱他们。
可即便在耀武营的前锋骑兵一步步将距离逼近到不足两里时,他们依然不为所动,似乎耀武营不主动打过来,他们就不再前进一般。
双方相峙了一阵,突然,耀武营骑兵一左一右的向两边分开,顿时让对面的倭军瞳孔猛的一缩。
因为面对他们的,是一个个黑洞洞的炮口。
一百门大将军炮分成交错的两排,而且趁着刚才骑兵的掩护,已经装填好了弹药,并标定好了射击诸元。
随着一名名士兵将手中的火把伸向点火孔。
轰轰轰……
白烟弥漫,炮声如雷,一枚枚婴儿头颅大小的炮弹如陨石一般飞速的袭向对面的倭军,然后嗵嗵嗵的落在人群中,仿佛石块投进平静的湖面,瞬间掀起一片血雨腥风、惊涛骇浪。
残肢断臂横飞,凄厉的惨叫声此起彼伏。
“杀……”在一轮齐射过后,常威咆哮一声,率领耀武营骑兵一马当先的冲了出去。
“杀……”所有士兵都兴奋的嚎叫着,因为他们都知道,跟着自己侯爷,就只有胜利。
砰砰砰……
在冲近到几十丈外时,骑兵又迅速施放了手中的三眼铳,成百上千的铅子如飓风一般呼啸而过,又在混乱的倭军人群中洗礼了一片,将他们的阵形打得千疮百孔。
不给他们丝毫喘息的机会,骑兵挥起刀已经冲杀过来,如砍瓜切菜般在慌乱的人群中肆意挥砍。
而常威则如同一柄利刃一般,直插倭军的指挥中军,由于速度太快,很多倭寇都没有看清,所以也就没有及时阻拦。
直到第六军军团长小早川隆景身边的旗本武士大叫着上前,却已经来不及。
随着一道刀光划过,小早川隆景的脑袋直接滚落而下。
常威又飞快的几刀,将他们的军旗、将旗斩倒,夺下。
这就是常说的,斩将,夺旗。
而这也成为了压倒倭军士气的最后一根稻草,剩下的倭军,瞬间崩溃,然后不顾一切的向后溃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