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
“今日公评:《咏菊》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当属第一,《问菊》第二,《忆菊》第三。”
“然后,《菊梦》《供菊》《簪菊》《画菊》《对菊》次之。”
“恼不得又要推潇湘妃子为今日之魁了,你们可有异议?”李纨评判之后,笑看着众姐妹道。
湘云点点头道:“极是,极公道。”
黛玉谦逊的道:“我那首也不好,到底过于纤巧些。”
李纨笑道:“巧得却很精妙,不露堆砌生硬。”
黛玉又认真的道:“依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枕霞旧友《供菊》中的‘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敷粉的倒插笔法,简直堪称一绝。”
“‘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无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深化了诗意,更显深透。”
李纨笑道:“即便如此,你的‘口齿噙香’一句也敌得过了。”
探春跟着道:“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全然烘染了出来。”
宝钗笑道:“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更是把簪菊形容得一点缝儿也没了。”
湘云赞叹道:“‘偕谁隐’、‘为底迟’,真真是把菊花问得无言以对。”
李纨笑道:“你的‘科头坐’,‘抱膝吟’,竟一时也舍不得别开,菊花有知,也必是腻烦了。”
“哈哈……”湘云爽朗大笑。
姐妹们互相评点了一番各诗的点睛之处,早已超出了胜负之欲,一派其乐融融。
正在这时,晴雯和瑞珠、宝珠几人各提了两大笼蟹过来。
秦可卿笑道:“这个时节的螃蟹最是肥美,夫君昨日便已经备好了百十只,今日正好让我们一饱口福。”
笼盖一打开,顿时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晴雯介绍道:“这有好几种做法,除了常见的清蒸,还有香煎、盐焗、爆炒、蒜蓉……”
宝钗不由一惊:“螃蟹竟有这么多种做法?”
因为常年住在金陵的缘故,她对螃蟹的吃法颇有心得,可没想到,今天却是大开眼界。
晴雯颇为自傲的道:“这都是我们爷想出来的,论吃一道,恐怕连宫里的御厨都不及我们爷。”
宝钗惊叹道:“我虽然进京才短短几天时间,但已经听到了不少关于忠武侯的丰功伟绩,没想到在口腹之欲上,竟然也有如此造诣。”
“那可不,我看那奶茶你也喝了不少,还有那烤肉的酱料,须不知,也是夫……可卿的夫君弄出来的,我们可是跟着沾了不少光呢。”王熙凤笑着接话道。
晴雯又道:“可不止这些,我们爷懂得可多了,就你们作的这些诗,若是我们爷来,说不定就轮不到林姑娘中得头筹了。”
听了这话,姐妹们都没有过多质疑,毕竟忠武侯本就是出自书香门第,只是中道走了武之一途,仅一年时间就取得了无数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功业,岂是等闲之人可比?
宝钗随即笑道:“侯爷作了什么诗,晴雯姑娘可得让我们见识一二。”
“对,必定与我们所作大有不同,快让我们听听。”湘云跟着附和道。
黛玉、李纨、探春,还有对诗一窍不通的王熙凤也跟着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