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多了些肆意(2 / 2)

陈琳并未去找什么手稿,或许这是他的得意之作,早已经烂熟于心了吧。

他有些害怕,这篇檄文的威力他清楚,在原主面前念一篇辱骂他的檄文,段尘会不会暴怒?他会不会死?会不会受辱?

这都是问题。

但当初在袁绍面前,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今又何尝不是呢?

他还是念了:

“《讨段贼檄》

盖闻圣主应天而兴,枭獍凭险而逆。今有辽东段贼,豺狼其性,蛇虺其心,窃据玄菟之野,裹挟乌桓之众,拥羌胡之膂力,仗鲜卑之弓刀。

观其发迹始末:初附公孙,暗通乌桓,不顾诸侯讨董之义,私入辽东,窃取昌黎;再投鲜卑,勾结异族,不顾汉家儒道之仁,阴馈粮秣,先屠辽西,再屠辽东,摧残汉民,坐观成败。

待我三军定冀州,彼竟窃辽水;见我万骑破青兵,彼乃吞乐浪。更驱高句丽之卒,引扶余国之兵。

界桥之役,袁公奋武威以摧白马,段贼匿羽翼而藏獠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发辽东之兵突袭河北,引异族之民,窃取中原·····”

段尘听着,听着,逐渐抬起了头,望向了陈琳,神色很平静,甚至淡然些许。

很奇妙不是吗?某一天,他竟然成为了历史的主角,成为了这篇传遍后世檄文的焦点。

这一路来的回顾,从昌黎,到辽西,再到辽东,高句丽、草原、河北。

一路争霸而来,从三县之地不足10万之民3000之兵起家,到现在,坐拥近半天下,过半精兵,称霸北境,有鲸吞天下之势。

袁绍落幕,曹操孙策等天下诸侯胆寒,段尘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改变了三国,同样改变了华夏。

“此后,你仍为长史,用此才能,多为我撰写几篇檄文吧。”

段尘不怒反喜,下达命令,一时竟让陈琳摸不着头脑。

辽东太朴实了,他们习惯于办事,却不习惯于嘴上功夫,陈琳这等人才,多一点,并无坏处。

·····

此后半月,段尘一直待在邺城处理各项战后事务。

从辽东贯通整个河北的铁路已经开始修建,工期定为3个月,这条大动脉必须要联通邺城。

本地的百姓在战乱过后,生活并未受到影响,从辽东前来的大批内政人员,顺利的接手了邺城各项政务,重兵在此,世家也不敢不配合。

幽州经过蓟城大战对世家的清理过后,某种情况下出现了真空,这也方便了辽东的全面掌控,作为后方,整体的局势要比冀州平稳许多。

冀州的第一次移民便是段尘将大战过后的投降士兵家人全部迁移到了空旷的幽州,按照其表现来分配土地,如此一来,袁绍班底基本全部被笼络。

这种事情,也只有名声早就臭了的段尘能够做,袁绍曹操等诸侯不可能如此大张旗鼓。

段尘的路线很简单,以自耕农为统治根基,逐渐的替换掉世家豪族庄园经济,至少现在这套逻辑在幽州试行的很顺利。

不过在冀州,就困难许多。

冀州的世家力量很强,辽东的行政管理能力有限,很难完全延伸到基层。

段尘想要坐稳冀州,好似只有联络世家这一条路了。

“难道还要联姻吗?”

问题出现了,但段尘不太想用这个解决办法。

相比辽东北境派和本土派,冀州世家更为骄纵,如今看似老实,但他们的手段可多着呢?

只不过,还是要看段尘想不想和他们玩了。

````

上一页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