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攻
泗水在淮北蜿蜒成一个弧形,平阳刚好处在心脏位置,周围几郡距此均不超一百五十里。
不过大战一打起来,位于泗水前沿的鲁城将面临泰山慕容绍、瑕丘段速骨、元城慕舆腾三部的围攻。
压力极大。
而这一战能不能打好,关键就看鲁城扛不扛得住压力。
刘道规带着骑兵与刘广之一起赶去鲁城视察。
此地刚好位于泰山的西南麓,北、东、南三面环山,泗水自东向西蜿蜒而过。
刘广之这两年也没有闲着,加固了城墙,还在泗水对岸修建了一座坞堡,作为鲁城的屏障。
城中储备了大量火油、山石、箭矢,除了两幢士卒及其家眷,还收容了北方南下的流民,足有六千之众。
城外修了堑壕,铺上了鹿角,防备骑兵突袭。
刘广之也算一员宿将了,今年三十四五岁,参与过淝水之战,也追随谢玄北伐过,在防守方面逐渐展露出天赋。
这两年鲜卑骑兵之所以没有南下劫掠,正是因为他守好了北大门。
“段速骨和慕舆腾并不和睦,慕容绍徒有其表,只需一幢精锐,再配以城中青壮,我便能让胡人匹马不得南下!”
刘广之性格沉稳,既然敢这么说,一定有把握。
慕容家堪称名将者,除了慕容垂,也就慕容德、慕容隆、慕容农、慕容凤区区四人而已。
其他人一言难尽。
慕容绍沾了其父慕容恪的光,被慕容垂封为太原王,但并没有什么出名战绩,当初慕容隆横扫兖徐,慕容绍却被辟闾浑逼退,导致燕国没能拿下青州。
对比其他几人,实在过于平庸。
“我给你两幢人马,再加一校征虏中兵,鲁县不容有失。”
不是刘道规不相信他,而是鲁城是这一战的棋眼所在,对面的燕军至少四万。
鲁城现在一千六的精锐,再加上城中的青壮,应该能挡住燕军的围攻。
“领命!”刘广之也没有托大,点头同意。
回到平阳城,各部人马已至。
长矟如林,铁甲如强,旌旗如云。
四千余步卒结成五个阵列,黄、玄、白、赤四色旌旗迎风飘扬,上面绣着的猛虎栩栩如生,仿若活过来一般,欲择人而噬。
八百骑兵一线排开,人高马大,森冷的长槊宛如獠牙,银色铁甲闪烁着寒光,就连胯下战马也覆上了一层披甲,以减弱箭矢的伤害。
这两年士卒们都能吃饱饭,精锐士卒顿顿有肉,精神气明显不一样,一个个身强体壮,兵戈气中充满了雄性的力量感。
“可敢与索虏一战乎”刘道规振臂而呼。
“驱除胡虏,复我河山!”
吼声之大,地动山摇,惊起田间地头的鸟雀,黑压压的冲向天空。
田地间正在劳作的农夫纷纷抬头,望了过来,不过他们眼中没有惊恐,而是欣喜和期待。
“三日之后,起兵,北伐!”
身为这个时代的男人,北伐是最大的志向和抱负。
只要有人愿意举起这面大旗,就会有无数的人前仆后继。
只可惜现在的刘道规只是一个太守,没有太多的权力,掀起的北伐,声势太小。
但只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星星之火亦可成燎原之势。
阅兵结束,士卒们各自退下,回去准备。
八百骑兵却留了下来,分成两部,毛德祖、王仲德各领四百骑,每骑双马,负十日之粮,作为先锋,渡过泗水,杀入燕国境内。
一边袭扰,打乱燕军的部署。
一边吸引燕军出城。
刘道规则率步卒驱后,见机行事。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刘道规现在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根据燕军的行动,进行下一步的部署。
高平、任城、山阳、泰山、东平,周围任何一郡空虚,都会成为攻打的目标。
“有此四百精骑,燕军皆不足为虑,除非慕容垂这把老骨头亲至!哈哈哈……”王仲德一扬马鞭,骑兵向西北面冲去。
毛德祖则向刘道规拱手:“此战之要害虽在鲁城,然决胜之机,却在泗水,我军若能控制泗水,则进退自如,将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点刘道规早就想到了,“我已令李大目的水军在下邳待命。”
“属下告辞,参军保重。”
“你也要保重,遇上硬茬儿,能打着打不能打就走,保存实力为先,北伐大业非一朝一夕之事。”
“领命!”
所有将领中,毛德祖北伐的意志最坚决,他家乡在荥阳,氐秦覆灭后,胡人失去枷锁,肆意杀戮,他全家老少都死在胡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