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乱世,以两人的才学,傲一些也无妨。
但如今是太平盛世,恃才傲物,终究会物极必反。
“这是亮自己的选择,绝不后悔。”
“孔明,你不去,吾便没有对手了啊!”庞统微笑开口。
“这样不好吗?吾先祝士元高中状元。”诸葛亮微笑回应。
“凭借一己之力一统华夏,开创盛世皇朝,更是开创科举制,三省八部制等史无前例的制度,孔明不认为人皇是真主吗?”
“吾可没有说过,恰恰就是人皇雄才大略,才让吾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帮得上的,还不如闲居野外,垂钓乡野之中。”
“这可不是吾认识的诸葛孔明啊!”
……
听的两人的对话,司马徽微微一叹。
诸葛亮什么都好,就是太傲了。
他也知道他的志向是扶一真主登上九五至尊之位,但眼下已然不是乱世,出入庙堂是最好的选择啊!
不过他也没多说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他不会干预。
两日后院试的结果出来了,有人欢喜有人愁,考中秀才的人兴奋地不知所以。
有一些家里富裕的,直接请全村人吃饭,庆祝他的儿子考中了秀才。
一个豪华的府邸内,里面摆了数十桌酒席,坐在桌前的男女老少都有。
“恭喜王老爷,贵公子真是天纵英才,高中状元只是时间问题。”有人拍着马屁。
“哈哈,多谢多谢,吾儿若是高中,到时候摆更大的酒席,请全镇的人一起吃。”王贵闻言哈哈大笑起来,非常高兴。
“那王老爷可就要破费了。”
“哈哈,好说,好说!”
整个府邸热闹不已,觥筹交错,一个个开怀大笑,纷纷夸赞着王家公子。
大乾各州郡这种情况有不少,过来吃席的人纷纷预祝主人家的公子高中举人或状元,成为人上人。
因为是第一届科举,他们都不知道秀才是较为容易取得的,乡试才是科举难度的开始。
等他们知道乡试的录取率之后,恐怕就不会这么乐观了。
那些落榜的书生一个个背影落寞,感觉天都塌了,都愁眉苦脸了起来。
当然,也有不服输的在为自己加油打气。
“这次不行,还有下次。”
因为是第一届科举,乡试不久后也会接着举行,中举相对来说也是最容易的一届。
往后都是三年举行一次,三年间涌现出的秀才将会更多,中举的难度也会更大。
颍川的庞统准备出仕,前往参加乡试,对他来说中举太简单了。
即使大乾的才子数不胜数,但他依旧没有放在眼里。
在他的心里,唯一的对手就是诸葛亮,但对方不参与,这一届科举的状元必定是他。
大乾第一届科举的第一任状元,怎么着都能名留青史吧?
每个身负才华的人都想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他们最终的目标都是名留青史,被世人所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