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怎么了解方星河的人,都没想到他会如此嚣张。
辩解?道歉?缓和?
不不不,没那个必要,你方哥只想正面刚上去。
没有人理解他为何要如此行事,不过引火者得火,批评谩骂尽数集于方星河一身,反应过来的舆论界,恶意应激式爆发。
阳朔眼看着要陪女儿出国,临走前放开了喷:“他狂什么啊?有成绩吗?在文学领域他都没到第一,甚至现世前十都排不上号,哗众取宠大言不惭!”
话糙理不糙,本已身败名裂的阳朔,忽然得到了极大范围的赞同。
读者们纷纷去信,支持他对方星河的批评,并且希望他能够专门为此写一篇文章,骂得再痛快些。
方星河你不是狂么?骂到你不敢狂了为止!
阳朔没写,只在采访时简单回应了那么一句。
倒是泛京圈里不少编剧作家文化学者写了文章,一顿狂喷。
方星河的狂,最应激最愤怒的正是他们——难得接受采访,结果一句都没有回应他们,那种完全忽视的态度,比什么羞辱都更羞辱人。
“以方星河的心态,我现在就可以断言,他做不好一个导演。”
讲这话的人是戴金华,北大教授,文化学者。
她在去年就批评过方星河的《苍夜雪》:“噱头式写作,不纯粹不老实,缺乏对文学的尊重。”
这位女教授清高得很,看不惯一切商业行为,对偏向商业的文学、电影、艺术,持有强烈的反感。
她很能代表文艺界里的一大派——姑且称之为清傲派,现在这一派也被方星河激怒了。
不过在这样的一片愤怒中,艺术界的个别先锋反而站出来,力挺方星河。
陈大画家:“艺术和自然科学是截然不同的,艺术专业的取材应该灵活,而不是在某些标准化框架里选择一些更擅长做题的高分考生,在这一点上,方星河没有错,追求公平的艺术教育培养不出真正的天才。”
他仍然讨厌方星河,但是,难得碰到方星河在前面顶雷的机会,他非常愿意借此机会宣传他的个人理念。
在他之后,音乐、美术、设计等等艺术行业里都有人陆续声援,算是一片黑暗中的几点星火。
主旨大概是“教育公平要保证,但是艺术专业取材的标准不能刻板量化”。
文学界反而没掺和。
原因倒也很简单,写作是一件很难教授的事情,没有哪个知名作家是中文专业教出来的科班生,作家群体在教育领域没有利益。
其它艺术形式则不同,都有专门的学校和专业,课外培训班更是吸金宝库,他们更有争取自由裁量权的动力,所以肯定要支持方星河。
此时,文化界内部开始分化。
哪怕真实想法是反感方星河,他们也不得不在这个问题上站稳立场。
爱恨哪有权力重要,对吧?
于是,资媒也好京圈也罢,他们渐渐发现,哪怕方星河如此狂妄如此硬刚,局面却仍然没有一面倒。
每一次他们以为可以骂到方星河翻不了身时,就总有意料之外的重量级人士站出来“讲句公道话”。
陈大画家只是其中之一,各大艺术院校的默契才是关键。
普通读者体会不到这里面的微妙,只能纳闷:怎么这都打不倒方星河?
想得美,他们哪里知道,方星河主动帮北电扛雷的行为有多加分。
北电时任校长在采访播出的第二天就去找了娘家——学校是首都政府、教育部、广电总局三方共建,所以三家都是爹妈。
“方星河这孩子虽然冲动了些,但是思想过硬立场积极,是我们文化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汇报工作用了一个小时,全程都在检讨,只有最后结束时,才在闲聊中提了这么一嘴方星河。
乍一看,这是闲话,实际上,今天就这么一个重点。
领导们点头笑笑,该干嘛干嘛去了。
然后教育部和广总就对此事保持了全程缄默,一声没吭。
等到事情初步发酵,道教协会也和相关部门沟通:“艺考的事情我们不懂,但是传统文化还需要他来传承。”
宗教局没什么权力,但是道教的人脉还行,这又压住了好大一部分体制内的老头老太太。
再后来,中戏上戏央美央音等艺术高校,时不时就有人站出来“仗义执言”。
其实中戏嫉妒得眼珠子都红了,他们校长怒骂北电:“妈的,上哪能招到这么好的学生?有才有名又懂事,学校惹的麻烦,他主动扛,叫北电白捡了这么大一个便宜……”
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方星河完全可以出份声明解释清楚,然后坐看北电焦头烂额,但这小子起手就是一个嘲讽,把火力都吸引到自己身上,太有担当了。
于是,基于招考培训上的利益,也基于对方星河的欣赏,艺术院校里的领导们也有强烈的动力去支持他,至此,终于维护住了官面上的保护。
媒体上仍然是骂的多、夸的少,可是上面不动,单单媒体和民间骂几句,对方星河的伤害完全在承受范围内。
主战场一路蔓延到互联网,也没能拿他怎么着。
黑子势大,“艺考作弊”的复读机打法也很气人,导致了不少中立网友的恶感,可是小星星没崩,反而越干越忠诚。
最开始,毛小彤天天和人掐架:“他没作弊!主考官主动给的高分!”
根本没用,不是解释不清,而是黑子不在意真相。
后来,她也不讲理了,直接就是一句:“我们方星河配得上任何特权!你的主子怎么没有啊?是菜吗?”
大胜。
方星河的态度被各路人士批评为狂妄不理智,可在年轻的满天星们看来,这样的偶像实在太帅了。
抛开真相不谈,你就说,爽不爽吧?
黑子自然不爽,但是方粉爽爆了。
面对你们这群不讲理的傻逼,我跟你解释你麻痹!
互联网上开始变成纯粹的情绪对碰,满天星没赢,但也没输。
不过纸媒里的友军渐渐回过味来,也开始催化方粉的正面情绪。
新民报:“他好像天生就弯不下脊骨,从来不会服输。千夫所指动摇不了他的意志,万般压力打不垮他的斗志。有人骂他不懂妥协,但少年意气本该如此,这是最值得珍视的特质……”
北青报:“莫道前路远,抬首见星河……”
吉报:“打又不敢打,骂又骂不赢,狂也狂不过,我都替你们臊得慌……”
不讲理了,写抒情小作文或者网络小爽文,咱们对着吹!
进入到3月份,方星河的高级粉进入另一个高速增长期,浮粉和中坚掉得厉害,死忠和狂热疯涨。
这次意外事故,催生了他在真正进入娱乐圈之前最后一次大规模提纯。
单纯的发书已经提纯不了粉丝了,战斗可以。
这场被满天星定义为“贱人主动找事”的艺考公平之战,在方星河头上永远地扣上了一个“艺考作弊”的黑点,埋下了一个“第一大导”的隐患,却也给他的基本盘注入了一股气。
谋子给方星河打电话时,特别感慨。
“小方啊,你的第一部长片,关注度恐怕会是历史级别的,而且票房保底都能有2000万……嗳,你的粉丝那么狂热,不止能冲到2000万票房吧?”
“应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