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七十一师的师长叫陈明仁,是黄埔一期生,他青年得志,曾在北伐攻陷惠州的战斗中因先登而一举成名,可在随后的时间里,他很快就因为性格刚直而受到排挤,甚至不容于黄埔同学圈子,后来更是由于当面顶撞校长而被明升暗降,去了第七十一军担任副军长。
在国军反攻滇西的龙山战役里,国军诸部屡攻不克,结果陈明仁组织敢死队昼夜连续强攻,在接手攻击任务后仅用时一天就夺下龙山,再次一战成名。
国军在抗战期间涌现出了不少战功卓着的将领,比如王耀武、杜聿明、邱清泉等等,陈明仁虽然称得上能打,但与这批声名鹊起的校友相比只能说是小有名气。
“陈明仁?”傅秋涛有点诧异地问赵骥,“这个陈明仁很能打吗?”
赵骥悠悠解释说:“要说战术指挥特别高超倒也谈不上,不过此人素以作战意志顽强而着称,我担心追击部队会拿老眼光瞧人而吃亏”。
我军虽然通常都在战术上保持着对敌人的足够重视,但国军在溃退时是什么鬼样子大家都见过,战士们包括干部难免会出于立功心态而轻率深追,一旦突然遭遇强力阻击,说不好就会付出不必要的伤亡。
傅秋涛见赵骥难得面色郑重,于是建议道:“那用不用马上叫停追击?”
“不用,部队已经都展开了,何况从战术上来说这道追击命令没有任何问题”,赵骥摇了摇头,“郭大哥老成持重,有他在不会出大问题的”。
傅秋涛知道赵骥敬重郭勋祺,两人私交匪浅,既然已经委任了郭勋祺作为前敌指挥,只要不是明显违反战术原则的情况,就不太愿意插手一线的细务:“这样吧,为了以策万全,由我以野司值班干部的名义给前敌指挥部去个电,提醒他们陈明仁很可能会顽强阻击,叫参战部队在追击时不要太过分散深入”。
“好,就这么办吧”。
宜昌至秭归间向来以水路交通为主,陆路尽是崎岖大山,通行十分不便,整五十四师饶是国军最精锐的美械师,在这种地形下遭遇追击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大范围的溃散逃亡。
第三军第八师的一个连沿途不歇气地咬着敌人溃兵追到了一个叫高家堰的地方,他们这才猛然发现自己因为追得太急,已经跟大部队拉开了不小的距离。
“连长,我们好像跟团里走散了”,一名战士有点担忧地问自己连长,“咱们是不是停下来等一等大部队?”
连长举目远眺,由于夜色太暗,只能隐隐约约看见一群溃兵身影没入漆黑之中,要是再不追的话,这帮敌人就该逃离生天了,以后再想对付他们可就远没现在这么容易了,保不准还需要牺牲多少战友才能达到同样的战果。
连长喘口气咬咬牙:“继续追!敌人已经溃散了,现在不追难道还等他们重整旗鼓以后再硬拼不成”。
大伙儿想想都觉得连长说的有道理,看嘛,前边的山头一点儿灯火都看不到,依着国军部队在撤退时一贯的德性,整七十一师在这种时候肯定早丢下友军先溜之大吉了,于是又复鼓起斗志撵了上去。
就在高家堰两侧的山地高点上,一名国军连长压低嗓音拍拍身边机枪兵的肩膀:“别急,等共军钻进来再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