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下来的不光有手艺,还有一些料子。
许灼身上钱不够,也回绝了陆书记的借,直接让陆书记和村委书记作担保,当然还有御窑村这边作担保,这才是真正保障。
御窑村嘛,现在谁都知道有钱,他们作担保更令人放心。
于是许灼就在这里收获了一枚小的田黄章。
在赶往下一个村时,经过一片残砖断瓦的废墟,许灼瞥了眼,立刻让人停下,询问陆书记这以前是什么地方。
“这是以前,本地一名大户人家的私宅。”
“在抗战时期,因为藏了抗日国党分子,被当时鬼子炮击。”
“解放战争时期,又被轰了一遍,人家也逃去宝岛了。”
“现在么……要不要修,几十年下来还没决定,也没那个能力。”
“暂时就扔在这里。”
许灼在征求同意后,走了进去,随便拿起砖瓦木梁看了看。
不禁感叹道:“好一座始建于明末的建筑。”
明清建筑很相似,通常明清混为一谈,不是因为年代相近,而是因为清朝入关,作为外族人,没有本土汉人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汉人却留下了庞大且完整的各种制度,你根本无法推翻重建。
因为鞑子自身没有能力也没有沉淀,更没有经验去治理统一的庞大国度。
蒙元前车之鉴犹在前面,区区百年不到就崩塌了。
所以明末到清前期,整体上都还是明朝风气和制度。
其中局部改变和完善,要到清中期,也就是乾隆时期才完成。
那之后就是下坡路。
周围村委书记不禁问道:“许书记也对历史建筑有研究?”
“没有,只是看着这些老玩意儿,感觉有历史沉淀,比较喜欢而已……”
他走着看着,发现这里已经不剩什么了。
残破的木料,倒塌的墙垣,满地碎瓦和青砖……
还能看到很多上了釉的瓦。
这些就是琉璃瓦,说明这户人家当年不是一般富户。
再然后就是各种石块,石条,假山碎块,烧焦痕迹……
突然,他发现周围地面有很多柱础。
柱础就是垫在木柱子下的石墩。
一来石墩可以提供稳定,二来让木柱远离潮湿地面可以防霉防腐。
古代柱础虽然不少见,但石墩的款式都是有级别的。
这些柱础长宽高度都一样,但花纹却很多,他仔细看了看,发现石头用的也不是普通花岗岩,而是一种青黑色石头,这就是主产于川贵中原省之地的青黑石,颜色和金砖很像,但色泽更黑些,其上花纹有海石榴花、牡丹花、宝相花、铺地莲花、仰覆莲花、蕙草、龙风纹、狮兽。
这些柱础雕工还不是简单外面雕刻。
有些地方,还做了局部透雕。
比如其中有几个石墩,做成了缩在莲花里的小狮子模样。
看着看着,他突然发现这地方还有两块大石头。
这两块大石头呈“L”型,下方三分之一雕刻着像是汹涌浪涛一般的云纹,上面三分之二的部分,则刻着宝相庄严的狮子。
所谓宝相庄严,便是相貌凶猛,但气度端庄。
只一眼就能感觉到“大气”。
狮子是刻在石头里面的,最上面是个灵芝荷叶盖子的模样。
盖子和狮子头之间有一段相当大的空隙。
“许书记,这石头是有什么玄妙嘛?”
众人见许灼瞧了这么久,一言不发,便忍不住问道。
“这是明代的上马石啊,用来上马用的,后来发展成装饰了,这个上马石很漂亮,不是官造的东西,但比官造的要漂亮得多,应该是姑苏本地的工。”
说不是官造,那是因为官造都会打棱角,彰显庄严。
这石头底下也都是海云纹,没有棱角。
至于这石子头顶到华盖下方的偌大空隙,实则是用来放灯笼的。
顿了顿,许灼抬起头来看着陆书记和众人道:“陆书记,这个能卖么,如果能卖的话,有出售意向么?我想拿回去,用来装饰下十七号门前晒场。”
“这……这是文物吧……”不知哪个村委书记低声嘟囔了句。
其余书记也默不作声,纷纷看着陆书记。
同为江南,姑苏和易城人还是不同的。
像许灼奶奶朱小英那样的,能把他老妈小汤嫁人时带过来的、老妈外婆留给她的嫁妆银元便宜卖给收旧货的,还说是用不到的垃圾,卖了给她买肉吃,实际上到后来都没吃上她几顿肉。
家里以前开当铺留下的东西,也基本被败光。
姑苏这里,因为士大夫风骨的原因,本地对于文艺敬重之外,也对古董文物之类东西的保护意识,相较其他地方高不少。
许灼看众人迟疑,只是短短三秒便不再多言,当下摆摆手。
“我也只是问问,没关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