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又失败了。
此次北伐的失利虽说损失不大,但却实实在在的消耗着朝廷的信心。
于姜维而言,他也很难接受。
响应他的羌人被他无奈地卖了,他在羌人中的威望大跌,从此之后恐怕再想招揽难度变得非常大。
纸包不住火,此前被威逼利诱招揽入蜀的羌人氐人,他们听闻这个消息,难道不会有想法?
同时无功而返的他,虽不至于被降职,但大将军的职位他短时间内是别想了。
朝堂上某些反战派,巴不得看他笑话。
总而言之,战场上是小负,政治上则是大亏!
撤回汉中的姜维每日愁眉苦脸,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一件更糟心事逼得他没时间再自怨自艾了。
七月下旬,姜维从汉中返回成都。
虽说去年魏帝巡视关中已让刘禅感到威胁,但那时大将军费祎还在,巴东方面也未侦查到魏兵异动,总体来说他是没有切实的紧迫感。
而今,他终于开始坐立难安。
魏国不打算隐藏,事实上,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没必要藏,因为根本藏不住。
刘禅今年四十四岁,冷知识:他与大魏天子是同年生人。
他这一辈子从未打过仗...好像不太严谨,四十多年前跟着赵云上过。
言归正传。
刘禅时常扪心自问,自己是个昏君吗?
他认为不是。
早年间,他完全放权给诸葛亮、蒋琬、费祎三人,不仅是因为先帝的临终托付,和丞相《出师表》中的嘱托,还是因为刘禅是真的相信这些人能治理好大汉。
自己只管享乐就好了。
可费祎死后,谁可继之?
《出师表》没写。
于是刘禅只能自己摸索,开始内用陈祗,外用姜维。
虽说两人各自掌权不久,但陈祗已经体现了他的价值,至少短短半年内,就成功将汉国朝堂平稳过渡到了“后费祎时代”。
至于姜维....刘禅其实不指望他能北伐成功。
刘禅不傻,他更愿意相信费祎的说法:丞相那样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何况我等?
但刘禅心里清楚,北伐的旗帜不能倒,否则大汉相当于承认自己是割据政权。
今日上朝,刘禅的表情很严肃。
台下群臣的神色也好不到哪去。
赞礼官照常走着流程。
礼毕,刘禅在皇位上坐定,目光透过冕旒扫了一眼群臣,开口道:
“想必众卿已经知晓,逆魏在长安、襄阳、江陵等地堂而皇之的治军,意对我大汉动武。”
“不知众卿可有应对之法?”
应对之法?
老实说就目前蜀汉这个实力,或许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了吧。
年初刚从南中调了五千精锐前去巴东,不可能再动南中的兵了。
否则一旦战事陷入僵局,南中骚乱起来就不好镇压。
“启禀陛下。”
循着声音看去,开口的是车骑将军邓芝。
刘禅心中一喜,等着他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