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棠手中拿着一块甑糕,仔细地端详着。她上次经过河东时曾经吃过一次,但觉得和眼前这一块的味道有些许的不同。原来,这其中加入了酸酸甜甜的干果丁,使得味道层次更加丰富多样。
段晓棠暗自揣测,她在别苑吃的应该是“正宗”做法,至于眼前这块创新口味的甑糕,究竟是出于调味的考虑,还是为了节省细粮的缘故,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只要好吃就行了。
等到下午的时候,各地闻风而至的人越来越多,段晓棠这才明白,她还是太乐观了。
交易市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相对有序的只有以河东世家为核心的大客户群体,散户市场依旧混乱。
段晓棠原以为雕版印刷一出,他们就无需再为契书头疼。
可惜光印刷就要费不少时间,且一旦油墨没刷匀,废品率并不低。
综合下来,它只是比手抄快一些罢了。
加之抄写者为顺应契书格式,补充字段时字迹与内容皆显拘谨,甚至相互挤压,美感大打折扣。段晓棠能接受,其他人就未必那么好受了,但受限于现实条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段晓棠原指望着柳琬手指缝里漏一点印刷好的半成品契书出来,缓解一下他们的压力。
结果这点想占便宜的小心思,连老天都不允许。因为临到下午,那些大客户们所带来的契约文书堆积如山,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印刷工作量远远超出了预期。
最后只能最原始的办法——增加人手。
人呐,永远是劳动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段晓棠只能暗自祈祷,柳琬捞人手不要“捞”过界,把那些替平民百姓誊抄文书的读书人都薅走。
毕竟大吴普通人手里若是有一点闲钱,首先想的是给家里添几只健壮的大牲畜,无论是用来拉车还是耕作,都是极为实用的选择,而不是买人。
世家大族有的是庄园田产,世道乱的时候大肆招揽隐户,逢到太平年间,就只能扩充奴仆了。
段晓棠一只手转着扇子,一只手背在身后,优哉游哉地转去大客户所在地。
庄旭秉承着优秀的服务精神,几乎算是常驻此地了。
段晓棠微微俯身,压低声音问道:“情况如何?”
庄旭面露凝重之色,却语出惊人,“我们要发财了!”
深沉的面容,配上低沉的嗓音,谁会想到,说的是如此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段晓棠跟着感慨一句,“河东尽是大鱼!”
庄旭摇了摇头,指着段晓棠先前所在的位置,也就是散户市场,说道:“那里头大鱼也不少。”
本地的富豪与外地的大贾从不稀缺,他们只是一时无法跻身河东世家的圈子,只能纡尊降贵,和普通小老百姓挤在一处购买。但人家的手笔从来不小,出手之阔绰,与世家大族相比,并不逊色多少。
通过“平民通道”购买牛羊等牲畜自然无虞,只是这样一来,想要购买马匹,尤其是健马,就会有所限制了。
庄旭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拍了拍手上的墨迹,说道:“我们出去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