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才五岁,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死。”
这些士兵一边请求,一边在冰雪地上磕头哭泣。
国王长叹一声,目光扫向下方,沉声说道:“并非我不愿放他们进来,而是敌人意图借此计谋破城。一旦城池被攻破,我们所有人都难逃一死。你们现在将家人接进来,不过是让他们多活几日,待粮食耗尽,我们终将一同灭亡,这一点你们难道不明白吗?”
士兵们自然懂得这其中的道理,但谁又能眼睁睁看着亲人死在眼前?因此,他们依旧不顾一切地哭求,希望国王能救下他们的亲人。
突然,一名士兵高喊:“敌人撤退了,敌人已经撤走了,快把我们的家人放进来吧!”英格和埃林也赶至城墙边查看,果然见先前押解的那几百士兵已骑马撤离城下,迅速消失在远方。
城上的士兵愈发激动,大声呼喊,提醒国王敌人已退,可以放他们的家人进城了。国王本想以敌人借机破城为由拒绝,但此刻敌人已无影无踪,这个借口显然站不住脚。
显而易见,敌人并非意在夺取城池,因为此地视野开阔,远处的敌情一目了然。若敌人从远处来袭,他们完全来得及关闭城门,无法再用此借口拒绝城外百姓入城。
国王见越来越多的士兵跑来哀求,有的情绪激动,甚至准备强行打开城门。他深知若再不答应,士兵很可能哗变,后果不堪设想。
当下唯一的办法便是放人进城,大家同甘共苦,共度难关。即便最终难逃一死,也算是一家团聚。于是,国王叹了口气,挥挥手道:“把他们都放进来吧。”
士兵们齐声欢呼,迅速跑下城去打开城门,将城外一两万老老少少全部迎了进来。其中超过半数是城中将士的家人,他们相拥而泣,以为逃过一劫。然而,只有守城的将士们清楚,进了城,他们的结局或许并无不同。
远处小山上,哈康和埃斯泰因远远望着城外的人群终于被迎进城内,不禁哈哈大笑。哈康兴奋地对身边的赵桓说道:“赵公子,此计甚妙,不久后城内粮食必将耗尽,届时城池不攻自破。”
埃斯泰因也欣喜地问道:“赵公子,能否请教,你是如何想出这等高明之计的?”
赵桓微微一笑,未作回答。实际上,这一计策源自真实历史的记载。当年围攻奥斯陆城久攻不下,有人向国王献计,将城中将士的家人抓来,或杀或收留,以加速城内粮食消耗。
而这些老弱妇孺进城之后,除了消耗粮食,对守城毫无助益,反而会分散守城将士的精力,使他们不得不分出时间和精力来照料家人。这样无形中削弱了守城的力量,不得不说这套计谋虽有效,却有些不道德。
赵桓原本不屑于使用这样的计谋,但他明白,若不这么做,很快就会有人效仿。与其让他人得利,不如自已顺水推舟,占据这份人情。
果然,赵桓提出建议后,国王迅速采纳,且该计谋成效显著。他们只需坐等城内敌军耗尽粮食,待粮食告罄,便是破城之时。
赵桓提醒英格国王:“切莫掉以轻心,东方有句俗语,‘狗急跳墙’。若将敌军逼至绝境,他们可能会拼死突围,届时便是决战之际。”
哈康挥拳道:“我正期待那一刻,我方兵力是敌军五倍,只要他们敢出城,定将全军覆没。”